回顾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传播,我们不难发现,各国的赫尔巴特运动都是一场有着“本国特色”的教育运动。人们根据本国学校教育的状况和需求,从各个方面改造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信条,使之符合本国学校教育的现实。的确,无论是一本教育学著作,还是一种教育学说,其中所阐释的理论始终是在接受者的理解和运用中获得生命和存在的。如果不能影响接受者,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不同时期的不同读者在解读《普通教育学》的同时必然不断赋予它新的意义。更进一步地说,每一个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质,当它与另一种文化相遇时,必然要从自身的特定视角出发来理解对方,而这个特定视角几乎不可能与对方的视角相吻合。从这个意义上,赫氏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地“重建”着。其中的区别在于,急于求成的人们容易把现成的理论和做法简答当做一张处方,而不去理会处方背后的药理,只想按照这个方法进行操作,结果,当这个处方无法应对多变的病情时,人们就开始责怪它的死板和僵化。事实上,谁都知道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处方,更没有一种可以指导所有教学实践的不变理论。正如火可以带来光和热,对所有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都不可或缺。如果运用得当,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愉快,冬天取暖,黑夜照明。但如果运用不当,它也会造成烧伤和毁灭。因此,今天我们对待赫氏的学说,真正重要的是学习和借鉴的心态和方式。
相关影视:印度电影怎么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