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才终于想起了对孩子视角的偏爱渊源:很久前了,看《安娜与国王》,看到结尾的时候,听见一个成年男子的画外音(大意)“这是我最后一次看见老师与父王拥抱,他们就一直那样舞着舞着……虽然他们没能在一起,但我能感觉到他们是多么深爱着对方……”屏幕里却是一个少年清澈的目光。好像后来影片中随后就提到了这个少年的身份,说他后来成为了泰国最伟大的国王之一。
就因为这一句话,喜欢上了一部电影,也喜欢上了这个视角。
常常在想,世界广阔,我们渺小,一个人究竟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在看到这个视角的时候,忽然有了些希望。
于是,有了君君,有了“先生”。
初衷不过是想写个能温暖少年一生,却又因悲剧的宿命(汗,那时侯就定了悲剧了,难为我坚持到最后)而给少年的心留下痕迹的故事,短短的就好,从开头的平淡到最后的怦然。
但君君完全给了我一个意外,正如从那时开始的,生活接踵而至的意外,双双到来。
少年的君君只在文中偶尔一笔带过,也曾有梦,也曾天真:不然他不会溜出门去赶考,不会长跪丹墀,更不会金殿求情。那个时候的他,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相信着这个世界如果去努力了,就至少有改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