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参考书举要
1)《明儒学案》的《河东学案》
2)《理学宗传》的《薛子》
3)《明史》的《儒林列传》
4)《读书录》
5)《薛敬轩集》
第四节 吴康斋(1391—1469)
一 生活小史
康斋名与弼,字子傅,江西崇仁县的人,是国子司业康溥的儿子。他生于洪武二十四年,八九岁为儿童时,在乡塾读书,已经表现不凡。年近十九岁,承父命来京师,从学于文定杨溥。杨氏授以《伊洛渊源录》,遂慨然有志于圣贤之道;及读到程伯淳“见猎心喜”一句,而志气益壮。他以为圣贤也是一个人,只要立志,哪有学不到的,乃废弃举子业,专门从事于圣贤的工夫。这个时候,谢绝一切人事,独居小楼上,日夜展开四书五经及诸儒语录,玩索而善读,体贴于身心,足不下楼达二年之久,可谓专一而勤了。当二十一岁时,还家结婚,往来都是粗衣敝履,没有一点骄泰气,别人也不认识他是司业的儿子。
《伊洛渊源录》书影
吴氏自结婚以后,学业稍有成就,乃从事于教育生活。他的教育生活是从田园中过来的,即一边耕田,一边教书。他不肯徒托空言,亦不肯寄食他人,所以一生与学生躬耕于农亩,以自食其力。勿论饮食的粗细,衣服的好坏,莫不与弟子相共。耕田就是读书,读书就是耕田,教育简直是与生活一致的。有时天气不好,他披着簑衣,戴着斗笠,负着耒耜,与诸生在雨中并耕,畅谈乾坤,并谓乾坤八卦等象,即可于所耕的末耜上看出。耕罢以后,即解犁归来,又与诸生饭粝共食。当这个时候,贫贱也忘了,劳苦也忘了。甚至一切世事都忘了,不仅教育生活化,且有孔门风雩咏归的气象,吴氏可谓写实的教育家了。但吴氏的教育并非艺术化的,乃是刻苦化的,他之躬耕及与弟子并耕,正所以表示他们刻苦自励的精神。陈白沙是他的出色弟子。当陈氏在他门下读书时,康斋必教他早起,必教他做些家庭琐事。[2]有一天早晨,刚能辨日光,康斋即手自簸谷,而陈氏尚未起床。康斋乃大声诃斥曰:“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康斋为学的精神,及对于弟子训练之严谨,由此可以推见一般。不仅教陈氏如此,凡在吴氏门下的人们,必要躬亲细事,从工作里头求知识,非在书本上求知识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