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穴地攻城!政委,你和我想到一块儿了。”刘伯承抚掌说,“《墨子·备穴篇》记载了穴城术和反穴城术。当时有两种穴城术:一是挖地道穿过城墙,直通城内,士兵从地道入城消灭敌人;二是将尖头木驴抵近城墙,在头车的掩蔽下从城墙脚下开挖地道,每挖一尺左右就竖起顶柱,上架横梁,防止城墙坍塌,挖至三五尺深便停挖,然后将柴草放进地道,放火将立柱烧断,城墙随即塌陷,士兵趁机发起冲锋,攻占城池。到了近代,穴城术更是不断翻新,主要的是使用地道和火药轰城。虽然我们现在的武器有了很大改进,榴弹炮的威力足以轰垮汤阴城墙,但是,我进攻出发阵地距城垣较远,又处于敌居高临下的火力控制之下;况且,敌人还在我冲击道路上埋设了大量地雷。只有将地道结合交通壕,并延伸到壕外,才能缩短冲击距离,避开雷区,避免无谓的牺牲。”
邓小平点燃香烟说:“抗战时,我军民在冀鲁豫平原上创造了地道战,这是穴地术的最广泛的应用。我们这次攻城,应该把穴地术发展为可以运兵、屯兵、进攻的战术。在具体应用上,应该考虑到如何防备敌人的破坏。我看,各部队在掘进的同时,要组织火力,首先摧毁敌人壕外的地堡群;同时,应尽快拿下城西土围子,为总攻汤阴城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