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理由”效应:给别人“挑错”的方式要委婉
“过度理由”效应是说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自己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为,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追究更深层的缘由了。
有关“过度理由”效应最早的一个例子来自于心理学家马克·兰博等人,在1973年对一群3~5 岁大的孩子的实验。
一组孩子只要答应画画,就会得到奖励;另一组孩子画画中会不定时地收到同样的奖励;第三组孩子画画则不给奖。
绘画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因此孩子们无论给不给奖励都乐意做此项事情。这之后,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孩子再进行自由绘画阶段,结果发现,之前在画画中不定时得到奖励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孩子画画的几率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