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业遗产改造与景观更新
工业遗产改造与景观更新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中最为常见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无论中国还是工业发达国家,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改造实践都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我国最早关于工业遗产保护中工业景观的研究见于俞孔坚、庞伟的《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85]一文,他们认为随着近年来的实践探索的逐渐增多,工业遗产的旧址成为景观与城市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对不同地区的矿区遗址,提出了一些生态恢复、重建的原则和方法,以有助于指导工业遗产地的景观设施设计。另有部分学者提出分级保护的思想,关注的对象也从单纯的工业建筑物扩大到工业区域甚至更大尺度的工业景观。还有学者认为工业遗产地景观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态特征,并将其景观分为不同的类型:博览场馆类、再生设施类和风景园林类三大类型。这些学者都力图在总结国外成功案例的改造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阶段“后工业”景观改造的发展状况,试图对今后国内的实践提供思路。张伶伶、夏柏树的《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发展策略》[86],针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现状,提出了“新城市——工业社区”的理念,并从保护更新、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和工业景观四个角度,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策略,力图为老工业基地保护与社区更新提供新的思路。邵健健的《超越传统历史层面的思考——关于上海苏州河沿岸产业类遗产“有机更新”的探讨》[87],以上海苏州河滨河产业类遗产为例,以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的前景,并分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城市规划方法对遗产“有机更新”的影响。朱强的博士学位论文《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88],以京杭大运河江南段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构建工业遗产廊道、筛选认定区域工业遗产等方法,探讨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规划格局和保护利用问题,并分别从廊道整体保护格局、主要城镇保护格局、历史工业地段保护性开发、重要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张琳琳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城市设计策略的城市旧工业区更新——以陕西钢厂改造为例》[89],从陕西钢厂的改造入手,根据我国城市旧工业区更新的现实状况,结合城市旧工业区更新的实施类型,尝试建立旧工业区更新为文化性场所的城市设计框架。刘玲玲等人的文章《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工业区景观改造——以西安大华纱厂为例工业遗产景观更新》[90],从西安大华纱厂景观改造项目入手,对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工业区景观改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大华纱厂景观改造应当以传承场地历史记忆为轴,结合其在改造后的业态,在满足现代使用功能需求前提下,以地域历史文化作为设计语言,塑造大华纱厂新的功能与空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