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底下,人人生而平等。不同仅仅在于,命况千差万别。背井离乡人,或为父母,或为儿女,或为夫妻,或为长兄、长姐,其孤其苦,先系其家;其劳其作,益于北京。而其亲情,落字成行,一叮一咛,一忧一喜,深矣浓矣真矣,跃然纸上。
所以我进而认为,这样的一本书,其实值得我们许多是父母的北京人买了给自己的从没写过家信的儿女们看一看的。如果,前者们也希望这辈子读到过一次儿女们写给自己的信,那么,对后者们进行一次间接的亲情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第三章 同代人的别样年华 回眸看“小丫”
“小丫”是“小丫头”的略称,带有爱意的略称。
著名演员和报告文学作家黄宗英,当年曾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报告文学《“小丫”扛大旗》。黄宗英笔下的“小丫”,便是当年中国知识青年甘当普通农民的典型人物邢燕子。
当年—— 对于中国,常是讳莫如深的两个字呢!又常是欲说还休的两个字呢!但对许多人,其实也还是感慨多多的两个字吧?回头看,改革开放初期是当年,拨乱反正是当年,“文革”是当年,“反右”是当年,“大跃进”是当年。如今的中年人、老年人,谁没有说不尽的当年。我们这里所言的当年,亦即邢燕子的当年,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当年—— 那时农业三年灾害的巨大阴影,还没开始笼罩中国及中国人。那时邢燕子高中毕业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中国,高中生也算“准知识分子”了。在城市里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对邢燕子是不难的。但她却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个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还很贫穷落后的农村去,甘当起普普通通的农民来!于是邢燕子这个普通又生动的名字,以及她的事迹在全中国家喻户晓。去年不是有一部由台湾女作家琼瑶编创的清朝电视连续剧里,有一个由电影学院在校生演的角色叫“小燕子”吗?如今的许多中国人多么喜欢那“小燕子”,当年的许多中国人就多么喜欢邢燕子。邢燕子家乡的姐妹们,都亲昵地叫她“燕子”。而邢燕子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也亲昵地叫她“小燕子”。今亦“燕子”,昔亦“燕子”,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时代光束。人们喜爱她们的社会心理,也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