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史的眼光来看,应当强调的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家第一次明确地、有系统地提出研究史学遗产问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的卓越见识;另一方面也是1961年全国文科教材会议的召开,以及此后史学界开展史学史研究大讨论的学术环境使然。对于新中国的学术史上这绚丽的一页,我们这些学习、研究中国史学史的后学、后进们,总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去阅读它,去感悟它的历史价值。
1981年,整整20年的历史沧桑,丝毫没有消解白寿彝先生的“史学遗产情结”,他在这一年连续发表了四篇《谈史学遗产答客问》的文章。然而,言犹未尽,1982年夏天,再次发表一篇此类文章。[7]作者广泛而深入地阐述了历史观点方面的遗产及其现代价值,历史文献的分类、剖析和利用,史书编著的体裁、体例及综合运用,史书文字表述的艺术性传统及当前与今后发展趋势等。谈论间,作者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从容而风趣,比之于20年前的《谈史学遗产》一文,更显得雍容大度、平实自信。